| 背景說明 | 工作項目 | 服務模式 |
 

背景說明

後設資料(metadata)是一組結構化與標準化的背景資料,包括描述性、結構性與管理性三大類型,以及語義性、語法性與詞彙性三大屬性,用來描述每個數位典藏品的內涵與特徵,以便數位典藏品能夠在數位化環境或系統中,達到最佳化資源探索(resource discovery)的效能,並能有效率而精準地被檢索、呈現、管理、控制與執行相關功能,且順利地與其他數位典藏品進行資源的互通與共享,最後還能達成數位典藏品的永久保存目的。因此,我們可以將後設資料的規劃與實施,視為數位典藏工程中最基礎的資訊建設工作。

隨著數位圖書館的發展趨勢,84年起中央研究院計算中心即對後設資料的議題進行相關的研究,並配合數位博物館計畫的推動,87年起成立了metadata研發小組(名為Sinica Metadata Architecture and Research Team,簡稱SMART),開始支援參與數位博物計畫的中研院計畫。90年中研院開始推動「國家典藏數位化計畫」,並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的經費贊助下,於91年促成「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實施,同時在技術研發分項計畫中央研究院機構計畫支持下,共同成立了「數位典藏計畫後設資料工作組」(Metadata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 Team,簡稱MAAT),負責此一國家型計畫有關後設資料方面的推動與規劃,包含服務與研發兩大範疇,主要目標如下:

  • 協助後設資料國際標準之策略規劃與應用。
  • 研究發展後設資料理論,包括後設資料方法論、後設資料註冊中心、知識組織系統等項目。

目前本工作組共支援超過80個不同的典藏計畫,這些計畫的機構社群包括:圖書館、博物館、檔案館、標本館與數位學習;學科屬性包括:人文藝術、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等範圍;資料媒材涵蓋:照片、聲音、影音、拓片、標本、書畫、器物、公文、語料庫、建築文物等類型。同時,參與數位學習國家型計畫「數位學習標準」規劃與研擬。


TOP
背景說明
本計畫主要工作項目包括:

1.
提供各主題計畫後設資料的規劃、分析與實施等服務諮詢。包括:後設資料需求分析、相關標準趨勢分析、國際標準採用建議、後設資料國際接軌、後設資料系統分析與評估、後設資料應用評估等。
2.
支援各主題小組共通後設資料元素的研究發展,作為聯合目錄的核心機制。目前已包括:動物、植物、檔案、善本古籍、考古、人類學等主題小組共通元素與後設資料需求的彙整,以協助主題小組計畫間的資源分享與聯合目錄建置的共識與規範。
3.
研發共通後設資料。包括人名、主題等後設資料標準。
4.
提供後設資料標準應用規範,包括一般性與學科導向的相關後設資料之指引(如:元素、定義與範例),以公開各領域主題計畫應用後設資料標準的內容,並讓入門者快速獲取後設資料的參考指南。
5.
進行國際後設資料標準中文化作業,目前已有十一種國際標準正在研譯中,預計於西元2005年陸續出版。
6.
支援跨國家型計畫與產管學界後設資料國際標準在地化研發。包括:協助教育部研訂中小學數位學習後設資料標準;參與「數位學習國家型科技計畫」與資策會研發台灣地區數位學習後設資料共通標準;協助「電子影音資料庫加值應用之研究計畫」與遠流出版社發展電子影音商務(eCommerce)及其與新聞局發展影音資料後設資料國家標準。

TOP

背景說明

本工作組支援數位典藏計畫的後設資料的規劃、分析與實施等服務,提供四種服務模式,包括:

1.
全程規劃支援:包括需求分析、內涵結構分析、標準分析與建議、國際接軌、需求規格書、系統/工具測試與建議、 著錄規範、應用評估等支援項目。
2.
部份項目支援:主題計畫選擇性提出上述需支援的項目。
3.
專業諮詢支援:主題計畫提出後設資料專業或應用相關議題,請求協助研析。
4.
共通協調:以跨學科領域的協調、共享與互通為主,即在數位典藏計畫內容分項計畫項下的各式主題小組,如動物、植物、動植物、善本古籍與檔案學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