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格/時期/團體/運動 (Styles/ Periods/ Groups/ Movements)

定義

對於顯現在藝術作品裡的特徵描述,包括隸屬於何種風格、時期、團體、畫派或運動。

次類目

描述 (Description)
標引詞彙 (INDEXING TERMS)
備註 (REMARKS)
引文 (CITATIONS)

討論

描述風格的詞彙簡述了作品顯著的特徵,並可將作品和其他相似風格的作品並置。對讀者來說,此類目可以作為無法親見作品的輔助項目。風格、時期、團體或運動的名稱是從藝術史此專門領域下發展出來的。

 



風格/時期/團體/運動-描述 (Styles/Periods/Groups/Movements - Description)

定義

以散文的方式描述作品的顯著特徵,包含屬於何種特殊風格、歷史時期、團體或運動。

範例

• 「刻赤風格(Kerch style)的花瓶是因來自黑海的一個地區而得名的,在那裡也發現了數個類似風格的例子。此種風格的特徵在於精細且經常是炫麗地運用著色、鍍金和浮雕的方式以增加早期雅典式花瓶僅是簡單黑底紅圖的風格...」[1]

此種折衷風格(eclectic style)純粹屬於羅馬時期,可以參照到西元前4世紀希臘雕刻家的作品,例如Skopas和Lysippos。

• Versailles公園呈現了一個持續一百多年的發展頂點。文藝復興時期早期的花園仍然保持封閉的花園的中世紀特色,它是以幾何學的方式表達理想化自然的想法,補足了當時理想城市的概念。十六世紀時,這種靜態完美的概念被具有各式各樣地點的神秘、炫麗世界所取代。[2]

討論

本次類目藉由風格、時期、團體或運動所代表的美學意義來描述藝術或建築作品。其後這些描述可拆成數個標引詞彙來作為作品的特徵並連結相關作品。

藉由風格、時期、團體和運動來區分術語可能會有問題。因在藝術史的領域裡,這些術語的使用有時不很明確,且通常是爭論的所在。即使使用相同的術語,定義卻不一定相同。例如「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可用來指廣泛的作品,從原來1848年到1853年間七位拉斐爾前派兄弟會成員的作品,到所有受此會影響而產生的作品或應用此種風格特徵創作的作品都是。「未來主義(Futurism)」是一種運動的名稱就和「未來派(Futurist)」作為風格的名稱不同。一些術語,例如納茲卡(Nazca)通常廣泛地用來定義一個「形式化的時期(stylistic periods)」,即在某段時間某種風格被廣泛地使用和喜愛。一個特定詞彙可能會隨時間改變其意義,因此記錄每個詞彙概念的來源和詞彙本身的來源很重要。

一個詞彙,例如巴洛克(Baroque),就有很多意義,例如廣泛地說是指十七世紀的藝術,或更精確地說是指的畢也特洛.達.科托納(Pietro da Cortona)的風格,這是相對於十七世紀普桑(Poussin)的古典主義。

一些廣義詞,例如古代(Ancient)、中古(Medieval)或文藝復興(Renaissance)具有年代分期的意義,且可下分成第二層:遠古(archaic)、古典(clasical)、古希臘(Hellenistic);古王國(Old Kingdom)、新王國(New Kingdom);文藝復興盛期(High Renaissance)。一些年代分期的詞彙也可廣義地具有風格上意義,例如拜占庭(Byzantine)或巴洛克(Baroque),這些詞彙包含了迪奧多西風格(Theodosian)、科穆林風格(Comnenian)和帕力歐根(Paleologan)風格。雖然這些詞彙並沒有特別指出時間,但對大多數高等的學生以及專業人士來說已足夠了解。這些術語的順序和結構對教學和溝通來說是很有用的工具。

一些時間分期的表示例如拿破崙三世,也會有風格上的表示說法,如第二帝國(Second Empire),但這兩個詞彙很少是同義的。表示不同風格時期的詞彙所代表的時間常會重疊,例如新古典時期和喬治王朝時期(Georgian)。其他的詞彙,例如文藝復興時期,則可以表示風格又可表示一個時期。

一些術語的定義和限制要素,例如矯飾主義(Mannerist)、洛可可(Rococo)、新古典主義(Neoclassical)和浪漫主義(Romantic),及其在特定時期或風格的應用常有爭議。這些術語的意義、時間和使用限制並不明確。這種模擬兩可性使得這些術語產生多樣的衍生含意。雖然如此,這些術語卻經常被使用,且為多樣或相異的材料提供有用的連結。

風格或時期的術語可來自歷史上的事件,因此同時具有時間分期和視覺上的意義。時期的指稱通常會連結到由統治者或政府所定的年代名稱。中國、日本和埃及使用朝代及其下的細分。統治的家族給予名稱,例如都鐸(Tudor)、斯圖亞特(Stuart)或明朝。有些藝術風格的時期名稱是和特定君王的統治時期有關,例如路易十四、拿破崙、維多莉亞或托勒密王朝(Ptolemaic)。

通常風格或時期的名稱會來自特定時期特定地區的技術,例如紅色圖像(Red-figure)或黑色圖像(Black-figure)、或點描主義(Pointillism)即是根據技術而有的風格名稱。

雖然有意讓風格或時期的詞彙裡具有嚴格的時間序列的定義,但這是不可能的。最好的例子是有些作品會走在時代的尖端,但有些作品卻在風格上遲滯不前。這些歷史上有名的例子包括由盧維錫安(Louveciennes)的Mme DuBarry公司所作的傢具,雖然製作於路易十六時代,但卻屬於路易十五時期的風格;又例如喬治王朝時期的銀器其實是製於維多莉亞時代的早期。在中國藝術上,仿古(archaism),即從古早時期找尋風格,可以是美學上的陳述。西方文化主流價值以外的作品,例如地方作品(provincial work)或在遠離歷史上的藝術創作中心所產出的作品,如大希臘(Magna Graecia)或殖民地時代的美洲(Colonial America),這些地區風格上的特徵可能會和早期的風格有所關連。

某些術語,例如印象主義者(Impressionist)、後印象主義者(Post-Impressionist)、超現實主義者(Surrealist)只是指稱風格或藝術上的運動。這些藝術團體所產出的作品可能在視覺上較少雷同,因為其成員的歸類主要是依據哲學上的意含。在二十世紀,這些指稱經常在時代順序上有所重疊,因此不能據此來定義時期,也因為如此我們不能用風格和時期的術語去按時間先後排列或分類作品。

某一藝術家的作品歸類可以藉由風格或時期來表示,例如畢卡索的粉紅色時期(Rose Period)或藍色時期(Blue Period)。這些詞彙是非常特殊,且對研究藝術家的作品來說可能僅有很少的相關性。

相似的風格也是「畫派」概念的基礎。所謂畫派是用來歸類19世紀晚期到20世紀的一些團體,例如巴黎畫派(School of Paris)或紐約畫派(New York School)。「畫派」還有一種不是很嚴格的說法是指一同展出的畫家組成一個畫派,例如垃圾桶畫派(Ashcan School);或指畫家家族(有些持續好幾世紀),例如日本的狩野畫派。當作品的視覺特徵和特定學派的作品有所關連,可用這些詞彙記錄。

來源

風格的確認和分析在藝術史文獻裡是重要的一個部份。學者和編目者將會利用這些研究,但會發現通常手邊的作品被詳細討論地的文獻很少,因此是將手邊的作品和其他有名的作品比較來決定風格的名稱。決定作品是屬於何種風格會是一種判斷上的問題,且要經過公開的辯論。

用法

風格和時期術語是用來分類相似作品以檢視一種藝術概念的發展。就一些研究傳統來說,如印度文化的研究,作品風格的研究是主要的資訊來源,提供了來源、創作以及時間的線索。

風格和時期的術語不能作為排列作品時序或依時分類的依據。「創作-時間」可以提供此種功能。

檢索

風格應以「標引詞彙」檢索。研究者可能希望收集某種風格或時期的所有作品。此類的判斷標準可以和物件的其他特徵結合,形成一個問題去搜尋,例如主題是呈現羅馬的個人風格繪畫。

因為不同的術語可以指向相同的風格,矯飾主義(Mannerist)和個人風格(Maniera),因此應建立這些術語間的連結。在「藝術和建築索引典(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內提供了有關不同「風格和時期」的一般日期以及風格特徵的指引。

本次類目應要包含不同程度的殊異性,以因應研究者所提出的廣義或狹義的問題。例如一位研究者可能希望找到源自中古時期的作品,另一位可能希望找到哥德式或哥德全盛時期的作品;或一位研究者可能有興趣於非洲殖民時期的一般作品,另一位可能希望找到非裔葡萄牙人的作品,而第三位研究者可能對比尼裔葡萄牙人的作品有興趣。

關聯性

物件創作的真正時間應在「創作-時間」裡說明。

作品作者的特徵,包含文化和國籍,應在「創作-創作者-識別」說明。

「創作-時間」應作為按時間排列作品的依據;本次類目不應作為時期術語在數字上的對等類目。

當作品是利用某種技術創作,而此技術也作為風格的名稱,例如秀拉(Seurat)的繪畫,則這些技術、點描畫法(pointillism)應記錄在「材質和技術」裡;而說到風格時,如點描主義(Pointillism)或新印象主義(Neo-Impressionism)應記錄在本類目裡。

 



風格/時期/團體/運動-標引詞彙 (Styles/Periods/Groups/Movements - Indexing Terms)

定義

識別一件作品具有某一風格、歷史時期、畫派或運動特徵的術語。

範例

古代(Ancient)
歐普藝術(Op-art)
野獸派(Fauve)
中世紀風格(Medieval)
新浪漫主義
拉斐爾前派(Pre-Raphaelite)
古希臘文化(Hellenistic)
女性主義
古典主義
古王國時期
明朝
文藝復興時期
超現實主義
路易十六
風格派(Mannerist)
乾隆皇帝
後現代
納亞里特州(Nayarit)

討論

本次類目把在類目階層文章式描述切割成單獨的術語,如此將可對作品的風格或時期提供快速直接的檢索,並可有系統地組成特定問題。

標引述語可由單詞、多詞、或數個碼組成。這些術語應採用控制詞彙(特別是AAT)或從學術性的文章或書籍裡取得。

許多不同的術語可應用在相同物件上。

來源

風格或時期的術語可依據二次文獻來給定,或如果有可能的話,從對物件的觀察獲得。風格的特徵也可依據第一手的來源。

檢索

如果相同的風格或時期有一個以上的名稱,建議這些不同的名稱都可以被檢索到。同樣地,一些風格或時期名稱,例拜占庭(Byzantine)可以再以廣義或狹義的詞彙,如Comnenian或Palaeologan加以區別以提升檢全率。

術語/格式

建議使用控制詞彙,例如AAT (特別在「風格和時期層級」)、Index of Jewish Art或Villard's Systeme descriptif des antiquites classiques。本次類目可以連結到一權威檔,例如GENERIC CONCEPT IDENTIFICATION,此權威文件可以加入上文所提的控制辭彙的術語公開。

 



風格/時期/團體/運動-備註(Styles/Periods/Groups/Movements - Remarks)

定義

對於作品風格或時期的補充說明,包含查到風格相關來源的簡述、或是對選擇某一風格或時期的辯證。

 



風格/時期/團體/運動-引文 (Styles/Periods/Groups/Movements - Citations)

定義

有關歸類作品的風格或時期的參考資源,包含書目資料或未出版的檔案。

 



末註

1.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Handbook of the Collections (Los Angeles, California: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1991) p. 50.

2. Christian Norberg-Schulz, Baroque Architecture (New York: Electa/Rizzoli, 1979) p.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