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本網站內容或後設資料工作組各項工作有任何建議或問題嗎? 請告訴我們!
(填寫建議)


關於後設資料   後設資料標準
何謂後設資料?
後設資料的功用有哪些?
後設資料的類型有哪些?
後設資料所描述的資料類型有哪些?
後設資料都存放在那裡?
如何規劃後設資料的建立?
後設資料與數位典藏的關係為何?
  後設資料標準有哪幾類?
如何選擇適用的後設資料標準?
後設資料系統    後設資料工作組
國內現有的後設資料系統工具有哪些??
後設資料系統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如何選擇適用的後設資料系統?
  後設資料工作組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如何獲得後設資料工作組的服務?

• 何謂後設資料?
  後設資料最簡單的定義是「有關資料的結構化資料」。(Dublin Core 的定義)

後設資料記載有關資料的元素或屬性(名稱、大小、資料類型等)、有關紀錄或資料結構(長度、欄位、行列等)、或有關資料的資料(位置、關聯性、擁有者等)。後設資料可以包含有關背景、品質和狀況、或資料特徵等的描述性資料。(FOLDOC:Free On-Line Dictionary of Computing 的定義)
• 後設資料的功用有哪些?
  對數位典藏品的提供者、擁有者與管理者來說,後設資料可以協助儲存、控制、管理、散布和交換數位資源。
對數位典藏品的使用者來說,後設資料可以協助搜尋、辨識、選擇、詮釋、獲取和使用數位資源。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後設資料的類型有哪些?

 

1. 以功能為導向

  描述性:描述一個文件或資源的內涵與關聯性,以便發現與辨識資源。如:書目記錄、Dublin Core。
管理性:給予數位典藏品實質的結構,以便瀏覽、檢索與呈現資源。如:全文與相關影像的適切連結、
                 書的章節結構。
結構性:為了長久管理、使用、觀看與保存數位化資源的相關資料。如:檔案格式、解析度、多媒體資訊
                壓縮、 像素尺寸、智財權管理等。
 

2. 以組成結構為導向
    
  資料結構(Data Structures):
  DC(Dublin Core),
CDWA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
VRA(Visual Resources Association ) Core Categories,
EAD
(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    
資料值(Data Values):   
  AAT(Art & Architecture Thesaurus),
ULAN
(Union List of Artists Names ),
LCSH
(Library of Congress Subject Headings )
資料內容(Data Content):
  AACR2(Anglo-American Cataloguing Rules, 2nd ed),
ISAD
(General International Standard Archival Description )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後設資料所描述的資料類型有哪些?   
  基本上多以「物件」類型居多,但在實際的需求面和應用層面上,還需「人名」、「地名」、「事件/背景」、「時間」等面相的資料加入,且還要有「管理」、「保存」、「展示」等功能的資料類型。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後設資料都存放在那裡  

  後設資料的建立方式有三種:

1.存在於網頁上(Embedded format)─在網頁HTML編碼中,使用META tags放置後設資料
2.獨立的紀錄(Stand-alone records)─後設資料與資料分離
3.存放在資料庫(Database records)─建置在資料庫,再連結到描述資源或數位典藏品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如何規劃後設資料的建立  
  在建立後設資料前,需考慮下列的規劃原則

      • 後設資料於數位典藏計畫中所扮演的目的、角色和目標為何?
      • 設資料的建立方式是要與數位資源放在一起?或另存放於資料庫?
      • 考量使用者會如何檢索、使用資料?且決定如何呈現?
      • 後設資料預計的範圍和深度?
      • 是否有類似的數位化計畫的後設資料可供借用?
      • 衡量後設資料標準的適用性?

    一份後設資料計畫書的內容應包括:

      • 後設資料計畫的範圍、目的與目標
      • 檢視資源(人力、設備、預算)
      • 確認可行的方案與重點內容
       • 作業時程與項目
      • 計畫的架構與相關技術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後設資料與數位典藏的關係為何?  

 

數位典藏現正如火如荼地展開,當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會面臨到下列的問題或議題:
    (1) 如何找到龐大的數位典藏品?
    (2) 如何確保數位典藏品的長久保存與取得?
    (3) 如何讓數位典藏品達到互通與共享?

為解決這些問題,需依賴一套標準形式,以便於系統間的存取、索引、檢索與共享,後設資料即扮演這樣的角色。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後設資料標準有哪幾類? 

  後設資料標準大致說來可分成兩大類:一般性和特定性。

一般性後設資料標準的特色在於:簡單、具延展性、跨學科、跨資料類型,以都柏林核心集(Dublin Core)為代表。

特定性的後設資料標準特色在於:深入描述學科或領域的精髓架構,因此著重特定領域資訊的共同需求和著錄標準。在MAAT網站上,依社群不同,將後設資料標準做以下的劃分:
      • 圖書館社群:如:MARC(Machine Readable Cataloguing)
      • 博物館社群:如:CDWA (Categories for the Description of Works of Art ), CIDOCInternational Committee for
        Documentation)
      • 檔案館社群:如:EAD (Encoded Archival Description )
      • 視覺資源社群:如:VRA (Visual Resources Association ) Core Categories
      • 植物標本館社群:如:HISPID ( Herbarium Information Standard and Protocols for Interchange Of Data)
      • 教育社群:如:IEEE LTSC LOM ( IEEE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 ; LIST- Learning Technology
        Standards;LOM- Committee Learning Object Metadata)

(以上標準之介紹可參見本網站的「參考規範」。)
• 如何選擇適用的後設資料標準?
  O 英國視覺藝術資料服務(Visual Arts Data Service,VADS)的建議

      • 檢視是否符合預定的目標?
      • 檢視標準的聲譽?
      • 檢視採用單位的經驗?

O 英國圖書館與資訊網路辦公室(UKOLN)的建議

      • 沒有"一套標準適用所有計畫"的解決方案,端視後設資料的目的與需求而定
      • 檢視其他計畫/單位是否已採用?
      • 檢視標準是否提供了實踐指引?
      • 檢視標準是否具備某種程度的共識,以便交換和取用?
      • 檢視標準是否已有軟體工具的支援?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國內現有的後設資料系統工具有哪些?  

到目前為止,數位典藏計畫共開發了三套後設資料系統工具,分別為中研院資訊所的ODAE, 中研院計算中心的DADT以及台大圖資系的Metalogy。這三套工具各具特色,也分別被各單位的數位典藏計畫所採用。詳細介紹請見本網站的「系統工具」說明。
• 後設資料系統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根據本組針對所支援的主題計畫所提出的系統功能需求,可彙整分析出六大類型:輸入與維護、查詢、顯示、資料交換與互通性、管理、業務流程自動化。其中就細部功能來說,本組歸納出13項「核心系統功能需求」,分別為:新增記錄功能、記錄資料修改功能、記錄刪除功能、多值欄位著錄、下拉式選單代碼建置功能、關鍵字查詢功能、進階查詢(布林查詢)功能、查詢結果簡要顯示款目需求、XML轉出轉入機制、連結外部資料庫、編目記錄需求、可設定不對外開放欄位、著錄人員與管理人員權限管控。詳細說明可參見<後設資料系統的需求評選與發展設計>一文。

• 如何選擇適用的後設資料系統?


    
根據美國聯邦地理資料委員會(Federal Geographic Data Committee, FGDC)所建議的評選準則包含下列四大項:(1) 後設資料交換(Metadata exchange);(2) 使用性(Usability);(3) 管理性(Administrative);(4) 工具可靠度(Tool reliability),每大項裡又包含數點細項,可作為選擇後設資料系統的參考。
詳細資料請參見:http://www.fgdc.gov/metadata/geospatial-metadata-tools
• 後設資料工作組服務的內容有哪些?

 

整體上來說,後設資料工作組在數位典藏中所扮演的角色可如下圖所示:



    後設資料工作組為主題計畫、系統開發組和使用者之間的橋樑。本組將建立後設資料的工作內容系統化,歸納出「後設資料生命週期作業模式」。服務內容可分成四大項:內涵分析、系統分析、後設資料測試、評估,各大項內包含各細項的工作流程。詳情可參閱本網站的「實務規劃」部分。

(資料來源:陳淑君。後設資料規劃與應用實務。數位典藏專業培訓課程-基本課程系列<一>課程講義)

• 如何獲得後設資料工作組的服務?
  本組支援和協助分析的範圍以參與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的各分項計畫下的開放型計畫以及機構計畫為主。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每年11月均會對外徵求計畫,訊息發佈可見計畫網站:http://www.ndap.org.tw/。本組與所支援的計畫合作模式可分成三種:全程的規劃與參與、分工的合作與協調與獨立的作業與協調。第二、三種合作模式是主題計畫本身具有後設資料研析建置的專業人員,本組和主題計畫採取分工合作,或本組僅提供顧問諮詢。

 

本頁更新日期 : 0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