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代台灣小公學校美術教課書數位典藏收集計畫

Metadata 服務窗口:沈漢聰


本研究計畫著重於日本殖民台灣以來,對於台灣地區之施政重點中有關教化政策,特別針對美術教育(當時稱為圖畫教育),於五十年當中所產生的火花。其意義影響,為台灣近代美術運動之主要因素起源。尤其當時遺留資料,歷經戰爭遺失、人為因素等等,戰前美術教課書已經殘破零碎,極少出土,必須重新尋找整理、建立數位檔案;特別是台灣人民所就讀的公學校(漢人)包括原住民(番人)公學校以及大和民族(日本人)就讀的小學校等,三種不同民族、差別學制、不平等教育政策。

本計畫從有限的殖民地研究資料中,擷取當時最貴重的民間美術教育資料,以及總督府文獻史料為基礎的研究、分析之外,還有當時日本人來臺美術師資,相關台灣美術教育論文,以及台灣人美術師資努力成果為根據之背景加以分析製作,並將多年來極為珍貴少見之圖書、教育手冊、手工圖書、教育研究論文、展覽會照片加以保存整理,以利數位化典藏,提供給予國內學界前輩參考,作為研究重要資料。(資料來源:TELDAP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公開徵選計畫簡介)

 

Metadata標準:採用Dublin Core為基礎,加以在地化。

工作進程

係說明主題計畫和Metadata工作組的。工作進度與成果黑體字部份表示已完成的工作及其相關大事記,反白文字部份則表示即將完成的工作。

參與成員

 
主題計畫: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 楊孟哲副教授(計畫主持人)、歐陽慈
 
後設資料(Metadata)工作組:陳亞寧、陳淑君、沈漢聰、城菁汝、林國勳

 

工作文件區為Metadata工作組與主題計畫同仁一起研擬Metadata過程的相關記錄內容包括:工作表單記錄、控制詞彙表、分析文件、需求規格書、使用規範、會議記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