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臺灣曲盤數位典藏

Metadata服務窗口:沈漢聰


臺灣唱片工業始於二十世紀初。日治時期,蓬勃的藝文生活加速了唱片產業的勃興,戲曲與流行音樂成為商業市場的主流,共同締造了臺灣錄音史上數個黃金時期,並於1930-40 年代達到頂峰。爾後,唱片產業雖在戰爭的陰影下逐漸凋零,屬於那個遙遠時代的聲音記憶,卻藉著黑膠唱片深淺不一的聲紋流傳下來。時至今日,這批無比珍貴的音樂遺產,正靜待學者們的重新檢視,並鵠望一個全新的歷史定位。

聲音是國家重要的文化資產,舉凡先進國家,皆設有國家級的聲音典藏機構。然而,目前在臺灣卻尚未建立具國際標準的聲音典藏機制。有感於保存聲音史料的急迫性與重要性,師大音樂系於2004 年成立「音樂數位典藏中心」,開始進行聲音檔案的回復、整理與保存工作。至今,已完成多項數位典藏計畫,並在推動國際化、資源共享與知識傳承各方面皆呈現出豐碩之成果。

李坤城先生是一位資深音樂製作人和文化工作者。過去十多年間,他從臺灣各地收集了從日治時期至近代上萬張的臺灣音樂唱片,內容包羅萬象,其中以民間戲曲與流行音樂之收藏最為完整,足以建構出一座極具特色的臺灣唱片發展史有聲博物館。本計劃旨在數位化李坤城先生所收藏之臺灣代表性留聲機唱片,並架構一個具有文本脈絡的網站與檔案資料庫來呈現成果。此項研究的完成將擴充早期臺灣音樂史之版圖,並為臺灣歷史增添一筆彌足珍貴的動態史料。(資料來源:TELDAP拓展台灣數位典藏計畫網站--公開徵選計畫簡介)




Metadata標準:採用Dublin Core為基礎,加以在地化。

工作進程

係說明主題計畫和Metadata工作組的。工作進度與成果黑體字部份表示已完成的工作及其相關大事記,反白文字部份則表示即將完成的工作。

參與成員

 
主題計畫: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數位典藏中心 黃均人(計畫主持人)、黃予祈。
 
後設資料(Metadata)工作組:陳亞寧、陳淑君、沈漢聰

 

工作文件區為Metadata工作組與主題計畫同仁一起研擬Metadata過程的相關記錄內容包括:工作表單記錄、控制詞彙表、分析文件、需求規格書、使用規範、會議記錄、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