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藏歷史文物數位典藏計畫分項二: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
--拓片後設資料整合
 
Metadata 服務窗口: 城菁汝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傅斯年圖書館典藏金石拓片約四萬餘件。九十年度「金石拓片與其他媒材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已執行「青銅器全形拓」、「墓誌銘」、「碑刻」、「雜刻」、「佛教石刻造象拓本」等項目之拓片後設資料分析,並開發「歷史語言研究所藏青銅器全形拓資料庫」系統,九十一年度改制為「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主要執行「佛教石刻造象拓本資料庫」之系統建置。九十二年度加入「青銅器銘文拓片」與「漢代石刻畫象拓本」後設資料分析,「甲骨文拓片」則確定為九十三年執行項目之一。目前已開發資料庫系統者,包括「青銅器全形拓」與「佛教石刻造象拓本」兩項。
   本計畫原依不同實物屬性之拓片,各自開發資料庫管理系統與檢索介面,但基於下列三點考量:

一、主題分散式之資料庫系統整合困難
   各類拓片後設資料相同屬性的欄位名稱、定義及整體後設資料的架構,有不一致之處,如著錄單位部份以拓片為主,部份以原件為主,將造成未來配合數位典藏聯合目錄整合式查詢設計的困難。

二、架構類似之系統重複開發的成本過高
   拓片來源相當多元,包括甲骨、青銅器、漢代石刻畫象、佛教石刻造像、墓誌銘、碑刻或玉、陶、磚、瓦、泥、其他金屬等遺物,目前執行項目只是傅斯年圖書館收藏品的一部分。雖然原物件性質有異,但拓片後設資料的分析上,有其不少的共通需求元素,也有根據各類原件的性質而設置的特殊需求元素,因此在人力、物力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元素與架構近似的資料庫系統各自開發,有成本過高之虞。

三、未來傅斯年圖書館管理維護上的困難
   因本計畫非史語所常態性的工作單位而為計畫編制,計畫結案後,需將開發的資料庫將回歸傅斯年圖書館統一管理。如按不同實物性質的拓本開發數個拓片資料庫,待回歸圖書館管理時將造成系統維護上的困難。

   因此,經過九十二年度十二月十二日拓片資料庫整合會議上審慎評估,決議調整拓片後設資料朝整合的方向進行,開發一個兼具統整性與機動性的拓片數位典藏管理系統,即新增其他拓片項目的彈性與學術研究上的特殊元素需求。另外,得以依據不同拓片類型開發其所需的檢索介面。既符合系統開發的成本效益,也有利於數位典藏聯合目錄的配合與未來系統的管理與維護。

Metadata標準

Metadata元素一覽(PDF檔):內容包含元素名稱、對照CDWA欄位。

工作進程

  係說明主題計畫和Metadata工作組的工作進度與成果。黑體字部份表示已完成的工作及其相關大事記,反白文字部份則表示即將完成的工作。

參與成員

 
拓片與古文書數位典藏計畫:  袁國華老師、邢義田老師、顏娟英老師、 陳昭容老師、鍾柏生老師、黃銘崇老師、李宗焜老師、施汝瑛、陳秀慧、鍾碧芬、許力仁、柯維盈 、莊惠茹
 
 
傅斯年圖書館:陳國棟老師、湯蔓媛、林妙樺
 
後設資料(Metadata)工作組:陳亞寧、陳淑君、城菁汝、邱鈺珺、沈漢聰
 
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技術發展組:何建明老師、黃國倫、李家豪

  工作文件區為後設資料工作組與主題計畫同仁一起研擬Metadata過程的相關記錄,內容包括:工作表單記錄、控制詞彙表、分析文件、需求規格書、使用規範、會議記錄、其他。